绿色祛除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5/5788615.html英国导演、制片人尼尔·马歇尔绝对是类型片的一把好手,千万不要被他英伦绅士的气质所欺骗,他拍出的B级商业片部部都是重口味典范。把毕生心血奉献给恐怖片的尼尔·马歇尔在年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末日侵袭》(Doomsday)。
影片目前在网络上仅保持着6.1的及格分数,刚上映时也遭遇了巨大的争议,口碑两极化明显。重度恐怖片患者,B级片控绝对能在该片中享受到意想不到的各种“刺激”;而对恐怖、惊悚,或者科幻类型片不太感冒的观众可能会感到严重不适。
尼尔·马歇尔玩儿的就是类型片元素的杂糅,《末日侵袭》可以看做他对自己类型片爱好的一次总结。《末日侵袭》讲述不远的将来,神秘病毒在苏格兰地区肆虐,科学家束手无策,感染的人死状恐怖,而且感染速度极快。英国只能将英格兰地区封闭,建立的高墙隔离,自动化的武器全天候监视高墙周围,任何活物靠近都会瞬间被击打的粉碎。
而且在危机蔓延时,当局还欺骗大众,让民众安心的留在屋子内,等待救援,可同时当局又赶紧修建高墙,架设武器,从一开始就打算放弃部分地区的大众。一番激烈的冲突后,高墙完成了隔离,终于控制住了病毒的扩散,英国和全世界得到了短暂的安稳。
30多年过去,病毒再次侵袭英格兰地区。当局不得不告诉特种兵队长伊登一个惊天秘密。高墙北面的隔离地带,人类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他们觉得当时留在隔离区的科学家凯恩肯定研制出了抗击病毒的育苗。
伊登奉命带领突击小队,势必救回科学家凯恩,在46小时内找到解药,要不然整个英国将被病毒击垮。《末日侵袭》尽管把背景设定在未来世界,但剧情丝毫不受限制的横跨各种类型元素。病毒入侵、拯救人类的桥段让人想到《生化危机》,或者英国本土影片《28天后》。
而该片的疯狂在于,随着故事的推进,你又能看到经典废土影片《疯狂麦克斯》的痕迹,而整个故事设定,明显又致敬了美国B级片大师卡朋特的《逃出纽约》。
那两个闯进苏格兰的突击队士兵,一个叫“米勒”,另一个叫“卡朋特”。尼尔·马歇尔毫不遮掩的承认,两个角色名字的来源就是为了致敬乔治·米勒和约翰·卡朋特,他们的作品对《末日侵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末日侵袭》拼盘了多少部经典段落不用多说,以至于全片诸多桥段的归属就连初级影迷都倒背如流。虽然是拼凑,可是你不得不佩服尼尔·马歇尔的扎实功底。如此万花筒式的剧本放在他人手里,却有另一番风景。
影片虽然不曾创造出足以流传后世的特效画面,但大量“新概念”的视觉刺激,还是足以令恐怖片、动作片影迷大呼过瘾的。其中三场戏令人影响深刻。随着探险队员们返回那个30年前被封锁的隔离区时,每个人都好奇的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于恐怖片来说能让观众从始至终保持高度的探究欲和期待心理比单纯靠血浆和大声吓唬人要高明得多。
如果说观看恐怖片就是一场受虐的话,那么带着好奇的受虐才是真正令人享受的,但那场如盛会般的酷刑展开时,疯狂的人群,加上限制级的惊悚场景绝对会令你合不拢嘴。
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片尾的那场高速公路追逐战,虽然高度致敬了《疯狂麦克斯》的各种设定,拼凑感十足的汽车,还有野蛮的跳车,但依靠尼尔·马歇尔强迫症式的运动镜头,又重新建立了动作片中传统追车场面的血腥新标杆。当朋克军团的首领,为了纪念被女主角杀死的女友,而把女友的头颅架在汽车副驾驶座上时,影片浓浓的B级趣味和恶搞噱头凸显无疑。
为了融合各种类型片元素,不让影片呈现出撕裂感,尼尔·马歇尔在影片中营造了一种“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焦虑气氛,让人从一开始就对于影片的结尾产生了无限遐想和期待,不过,影片结尾的处理却又让许多人大失所望,觉得不够黑暗,与前面的整体氛围相比嗨得不够彻底。
全片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首先是科幻灾难的末世情怀,而后是后现代的朋克精神,最神奇的莫过于剧情突然杀入的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期,随后在高潮时刻又回到现代化的公路飞车中。
一部电影并没有玩弄穿越时空的梗,却合乎逻辑的完成了如此高强度的空间变迁,实在令人感叹尼尔·马歇尔对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考究。
《末日侵袭》无论在类型元素,或者场景风格,亦或社会群体上,均表现出极大的反差感和梯度性。在繁杂丰富的流行文化文本中,总有一种能戳中观众的心,这无疑是《末日侵袭》最让人惊喜,也最具潜力的地方。
10年后重看该片,你依然会对导演的“小聪明”,各种套路化但又暗藏新意的部分感到一阵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