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云生结海楼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尽管太太和我来到广州工作都已有十来年时间,我家饭桌上却依然保持以炒和炖的东北菜为主。

虽然偶尔添加一些粤菜元素做改良,却也始终离不开那些传统的东北菜手法。

好在现在遍地可寻的东北特产店,连正宗老家的干豆腐都能买得到。加上那方便的网购,从此不缺地道的东北食材。

东北菜需要独有的食材,才能烹饪出东北独有的味道。甚至要用带着腥味的大豆油,用大葱爆香,这样的小鸡炖蘑菇才纯粹才够劲儿。

邻居谭家的厨艺跟我们家相比,确实不好评价。谭太两公婆都是荔湾土著,烧得一手地道的粤菜,端上来垂涎三尺的色、香、味。

以前谭太还有一个蜂窝煤的炉子,就放在楼顶。每天晚上点一块蜂窝煤,再把瓦罐座上去,早上起来就有了老火靓汤。

曾经多少个清晨,睁开惺忪的双眼,我多想趁着漫漫晨雾,偷偷摸上去楼顶,神不知、*不觉的帮谭家解决掉那一坛浓香四溢、慑人心脾的美味。

后来广州禁了蜂窝煤,谭家就改了电炖煲。这香气是很难萦绕了,只经常出没在清晨的梦境中,伴着炉箅子大煎饼,唤自己醒来。

谭太最拿手的是虾饺,做出来的味道确实不一般。我太太喜欢谭太的虾饺,也用了心思,很快就学会了。只是一样的食材、相同的手法,吃起来却有不同的口感。

小时候对这世上的美味,内心里面出了个排行榜,榜首就是母亲做的烧卖。多少年过去了,这排行榜也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这个榜首却从未旁落。

后来我太太也学会了做烧卖,冬瓜羊肉的,也很好吃。它有它的特色,只是跟印象当中母亲的手艺始终有所不同。

我太太学会做虾饺以后,又把她的烧卖进行了改良,算是打上了自己印记。也喜欢我太太的虾饺,虽然少了点儿西关味道,但是很合我的胃口。

这边太太学着做虾饺,那边谭太也学着做这东北手法的烧卖,它跟粤菜的烧卖也是很不一样。

谭太学会了就做给谭生吃,谭生说他更喜欢东北烧卖。

我倒是不太喜欢谭太改版的东北烧卖:看着太素,都是菜,没什么荤腥。在广东倒是很接地气,这菜多一点儿就不容易上火。

想起来一个段子,说是美国的中餐馆很多都是墨西哥主厨,改良后的中餐很适合西方人的口味,却已然不是正宗的中餐了。

无论是虾饺还是烧卖,想做出好的味道,竹屉都是必须的。这也是我太太跟谭太学到的,是烹饪的秘笈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小的竹屉,却能够在烹饪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如同不管多大的雷达,也都要依赖于小部件的品质,这道理是相通的。

话说那天晚上正准备出去遛弯,在楼下的榕树旁正碰到谭生谭太,拎着夜市新买的竹屉回来,说是要做两屉虾饺,送给小区里的几位孟加拉哥们儿。

我们这栋楼,楼龄不长不短,各色住客都有,显得有些拥挤。住客大都是自用,大家彼此之间也还熟悉,就算没打招呼,也大体知道是住在哪一栋楼的。

广州是国际化大都市,在平时,那几位孟加拉哥们儿放在大街上确实也显不出来。只是咱们小区外租客不多,因此他们辨识度还是蛮高的。

尤其到了疫情期间,选择留下了的都是真哥们儿,他们在*皮肤人群就更是炸眼了。其实小区里也住着几家韩国人,只是外观上跟咱们看不出什么区别。

后来也是听我太太说,几位孟加拉哥们儿在这边做生意已经好些年。在这特殊的一年,他们的日子也就相对更加艰苦一些。

年初生意不好做,却也还是要维持。而且因为各种*策限制,不敢回去,更怕回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多年的心血就打了水漂。

也没办法跟家人团聚,孤零零在这边,确实挺可怜的。

谭生走南闯北的见识多了,也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