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营口这个地方的苹果全国闻名,这里还有一段 [复制链接]

1#

故事来源《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营口市卷》

现在正是水果、秋菜大量上市的时候

每天小编上、下班都会路过大菜市

也就是集中卖秋菜的地方

这里有很多商贩都在卖苹果

国光、富士、*元帅……

说起苹果

可是当之无愧的水果之王

不仅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还含有苹果酸、酒石酸、胡萝卜素等

说到这里

列为看官一定已经猜到

小编今天要讲什么了

没错

就是一个关于苹果的传说

话说咱营口熊岳的苹果那可是全国闻名的,一口咬下去,又脆又甜。

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过去把苹果叫洋苹果。可是为啥叫洋苹果呢?讲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传说在元朝的时候,很多有钱的商人,成群结队到西海(指西亚的里海)沿岸去做生意。那里物产丰富,有一种又红又绿的圆果子,又脆又甜又解渴。商人都喜欢吃这种果子,都用大筐小篓运回我国贩卖。

给这伙商人喂马的马夫,名叫杨平,原籍是辽宁盖州人,家就住熊岳城的杨家屯。杨平是个有心计的人,他看中国没有这种甜果,就琢磨如何把这种果树弄到中国来栽培,让那些买不起甜果的百姓也能吃到甜果。

有一年开春,商人到西海贩果时,杨平悄悄买了几十棵树苗,装在两个大瓮里,藏在装草料的麻袋中,神不知*不觉,带着树苗回到了京城。

杨平把果树苗拿到京城外,找了一位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讲了这果子的好处,还拿出仅有的一个甜果让庄稼人吃。庄稼人把果子拿回去,切成小块让全家人品尝,这家人都说:“这甜果太好吃了。”庄稼人便去问杨平:“你这树苗要多少银子?”杨平是个老实人,连忙说:“只要你愿意栽这树,分文不要。咱是个穷马夫,我今生能将树苗运回中国栽活,也就了结了一份心思。”

杨平和庄稼人一起栽完树,没几天,又随着商人走了。

第二年夏天,杨平才再次返回京城,他急忙赶到城外看栽的果树苗活了没有。

庄稼人一见杨平,眼泪汪汪地说:“这树苗子春天栽活了,到秋天长得有手指头粗,谁知今春树苗子全死了。

杨平抚摸着干巴的树苗子,心里也很难受,但他还尽量劝说庄稼人:“兄弟,你不要伤心,只要俺还去西海,一定给你搬弄些树苗回来,你再试栽试栽。”

又是一个春天来到了。

在西海边的杨平掏出身边仅有的几两碎银,换来树苗和大瓮,仍藏在草料袋中。没想到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发现杨平草袋中的大瓮,他们以为里面装的啥好东西,争抢着伸手去掏,掏出来的不是金银,也不是货物,而是一堆树苗。

一边看热闹的商人们哈哈大笑,杨平的主人遭到同伙的嘲笑,恼羞成怒,把杨平打昏了过去,当杨平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时候,这商人早已抛下杨平,赶着马走了。

杨平流落到异国,举目无亲,除了满身的伤疤,连一文钱都没有了。他想到离家三十多年的苦处,不由落下泪来。他把心一横,自言自语地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非把这甜果树苗搬回去不可!”从此他凭着浑身力气和养马的本事,给当地百姓干杂活,有机会就向果农学栽甜果树。

一晃,又是十二年过去了,他将攒了十二年的血汗钱,买了两匹马,两个大瓮和几百棵甜果树苗,启程回乡。

他越过一座座山岭,跨过一条条河流,闯出了干旱的沙漠,穿过了辽阔的草原,一个劲地向东走。用了两个多月工夫,终于回到了盖州熊岳城(现鲅鱼圈区熊岳镇)。

回到了家乡,谁也不认得他了,因为杨平离家才十六岁,现在己经六十一岁了。提起四十五年前的事,村里的老年人オ认出杨平。他买了一块地,像摆弄宝贝一样把树苗栽好,然后就整天守着树苗。

熊岳城一带,黑土肥得冒油,加上雨水均匀,果树苗长得很壮实。

到第六年春,果树长大了,开出了白花,结了几百斤果子。杨平把亲手栽活的甜果送给乡亲们品尝,谁吃了这又甜又脆的果子,都连声叫好。大家问:“这么好吃的果子叫什么名呀?”杨平说,西海边的老百姓叫它“牙勃拉卡”果。众人说记不住这古怪的名字,都说它是杨平千辛万苦从外国带来的果种,干脆就叫它“杨平果”吧!

时间长了,“杨平果”传成了“洋苹果”,不管怎样吧,这种好吃的甜果子就在熊岳安家落户啦!(本故事为民间传说)

小编讲堂

熊岳苹果种植历史悠久,可追逐到年,有国光、富士、元帅、金冠、红星、红玉、香蕉、富锦等上百个品种。果质优良,肉脆汁多,酸甜适度,色佳型正,储存耐久。熊岳苹果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戳原文,更有料!营口人都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